晚清的“黄赌毒”达到了怎样的历史高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分别来看。
首先看看黄。
满清的妓女是合法的,连同治皇帝都去逛窑子,何谈别人。
当时全国色情行业的发达,可以说从古至今是比不了的。
北京的妓院总数,朝廷限定为373家,实际上远远不止,到处都是土窑子和暗娼。
1905年,无聊者算过满清各城市的妓女密度,北京大约208人有一妓,汉口150人有一妓,上海147人有一妓,广州837人有一妓,哈尔滨82人有一妓。
当时嫖妓并不是什么丑事,甚至成为社交活动。
资料中写道:广东出版的《天趣报》,从1907年开始进行妓女选秀活动,其发布的“花榜”,对广东性产业的价格走向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还刊发高级性工作者的照片,进行全方位的营销。性产业的开放,导致了淫靡文化大行其道,甚至有官员在生日宴会上邀请艺人大跳裸体舞。
晚清晚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而这一切的开启,源于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
虽然黄赌毒每个时期都有,但是清朝晚期堪称是一个巅峰。“黄赌毒”的盛行,一方面是当时政府的不作为,另一方面是人性本恶。
其实古代的妓院是属于合法的存在,唐朝时期甚至成为一种产业。这个时期的妓院多种多样,而且分出了很多等级。
晚清时期出现民妓、家妓、官妓等。民妓是最低级一等,就是“服务”于普通民众的妓女。“家妓”只属于宦官、富豪的家庭,属于私人所有。“官妓”为各级官吏所占有,属于国家、政府所有。
上到官府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沉浸在这种“淫乐”之中。
与“黄”不分家的是“赌”,晚清时期开始出现彩票,一时间风靡一时。对于赌博,也出现过法令管制。但晚清时期的官府形同虚设,所发布的法令变成空谈。人们更是受到彩票的影响,欲望的驱使无法自拔。
晚清的“毒”最主要的就是鸦片。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出售大量鸦片。鸦片本身可以用来作为中药,但是制成福寿膏就成为一种毒品。
而晚清时期,城市中烟馆随处可见,不仅销蚀这人们的意志,更使大量白银外流。虽然当时清政府后来已经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想真正出手去制止时,已经根本来不及。
一个朝代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消磨了意志。当这个朝代全民陷入“黄赌毒”中,朝代的败亡是理所当然。
如果要说到晚清的风月行业,人们很快就会想到名传北京城的八大胡同以及南京秦淮河这两大风月场合。
这两个地方的风月产业在当时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也吸引了不少人的向往。
但是随着上海各种租界的出现、城市的飞速发展,晚清时期上海的风月产业也出现了非常迅猛的劲头,很快盖过了八大胡同以及秦淮河的名头。
当时为了挣口饭吃,很多上海本地以及外来讨生活的女人们都纷纷开始吃上了以身体谋生的饭。
她们通过满足流连上海的各大商贾豪客们,不仅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还拿着多余的钱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
而最低的等级则被称为野鸡窝,这里没有太多的门门道道、也没有各种额外的增值,有的只是最直接的生意交流。
旧上海的风月产业不像其他地方,这里非常的开放,在其他地方人们可能只敢偷偷摸摸地进入窑子里面。
但是在那个时候的上海,妓女和顾客们却是可以自由自在如同情侣一般四处逛街、赏景的,而不会拥有丝毫的顾忌。
因为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上海的妓女们也开始走向了公众化、拥有了一些国际范。
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美、为了给自己增加名气、增大价值,当时上海的很多妓女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各种方法。
关于晚清的“黄赌毒”,正好手里有一大本的资料,简单跟大家聊聊。
(晚清妓女)
首先,谈清末,就避免不了民国初年。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社会生活等等都是一脉相承,有着很大的联系的。
首先,妓院自古就有,而且一直是封建社会一个税收大户。不过妓院也是分档次的,比如说古装剧里的“青楼”,那就是高级会所。往青楼里去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风流才子。而且去那里最重要的是娱乐,喝喝酒、听听曲、看看跳舞,有时候连人家歌妓的手都不碰一下。
要说低档次的,那就是传说中的“窑子”。这是个民间称呼,指的就是最下等的妓院。开在市井当中,或者直接就在贫民窟,扔几个铜钱或者拿一点米面,就能完成皮肉交易。
到了清末民初,妓院仍然是档次分明,有钱的去好地方,没钱的去路边小地方。
(晚清妓女陪客人打牌)
比如说著名的老北京“八大胡同”,就是在前门外大栅栏一带的,大大小小的妓院所在地。但是八大胡同算是比较高档的了,都是一等二等的,有钱人才能去的地方。
在古代各项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时候(其实即使是法制健全的现代其实也差不多),社会一动荡,国家机器渐渐失效,无法维持社会正常运转,那社会就会逐渐跑偏,各类下九流就会渐渐跑出来......
晚清民国的时候这些“下三滥”有多猖獗呢?黄和赌就不说了,毕竟它们危害相对于毒品还是要小一些,而且很多答主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在这里就重点说说毒品。
晚清的毒品有多猖獗呢?给大家讲个词吧:“黄、白、黑、绿”,知道什么意思吗?
这是因为旧中国金融体系混乱,政府的货币没有信用,所以民间就自觉使用其它物品来交易,这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四种硬通货用颜色合称的一个词。
黄是黄金,白是银洋,绿是美元,黑知道是什么吗?就是鸦片!
当然,这个说法更多是在民国时期,但民国和晚清也没差多少年吧,这社会风气的根子还是从晚清继承下来的。
把毒品当成货币使用,当年的中国就是有这种荒唐事,当年大烟流通范围之广可见一般;而一个把毒品当做“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还能创造出什么真正的价值吗?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缓解白银外流的情况(赔洋人的赔款赔不起呀),清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开始鼓励罂粟种植(毕竟是“经济作物”,至于经济健不健康那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外国人来倾销鸦片是吧,来,咱们自力更生,“国货”当自强!
这造成的后果是晚清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4000万!到了1932年,根据保守估计(因为国民政府的控制力极为孱弱,所以无法做到比较精确的痛击,只能估计个大概,而且估计的数字偏少),这个数字是8000万,这个“吸毒人员”记录估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足以让今天的什么美国,墨西哥咋舌了!
清末妓院是合法的,经过必要的许可程序和身体检查以及按规定缴纳税费后,妓女和妓院可以正常营业。
清末北京妓院有300多家。你问为何是这个数字??因为这是朝廷的决定,北京的妓院被官方限制不超过373家。
这373家按一等78家、二等100 家、三等172 家。晚清北京合法存在的妓女人数在3000人左右。
著名的八大胡同,主要集中的就是一等,二等,以及三等妓院。
另外还存在着众多不交税的“私娼”和“地下妓院”这类对非注册的妓女人数无法计算,据推测为7000 人左右。
所以合计计算,当时北京的妓女人数在1万人左右。 1912 年户口统计,北京内外城人口 72.5万人,当时外地人口不多,所以这个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在美国历经坎坷、大有希望的留美幼童,为何被清廷一纸召回
留学第一任——容闳
提到留美幼童,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容闳。
容闳在1846年由澳门出发,跟随曾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传教士布朗前往美国。
历经98天的海上航程后,于1847年到达了美国纽约。
1850年,容闳进入耶鲁大学。
在耶鲁大学,他的英语成绩很好,几次获得头奖。
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中国人。
接受了西方大学教育的容闳,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他认为如果很多中国人都能像他一样接受美国的教育,回国后再对国家进行改造,就会将中国变成美国式的发达国家。
1854年11月,容闳从纽约乘船回国。
回国后,他四处奔走,以期清朝官员可以接受他的建议向美国派遣留学生。
但是,当时的官员无人理会他。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子渊之前也非常感兴趣,特地搜集了多方资料,算是弄懂了其中的原因。当然也要说明的是,清廷下令召回之后,并非所有幼童全部回国,剩下一些幼童坚持留在大洋彼岸。个中细节,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众所周知,“洋务运动”乃是清廷发起的一次自救行动,为了挽救国家所面临的危难局势。在此期间,清政府耗费巨资,每年投入八万多美元,折合白银六万两,以供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留学。这对早已财政困难的清政府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然而清政府在耗费如此大投入的情况下,派出了一百二十人,最后却只回来了九十四人,这究竟是为何呢?
▲“洋务运动”时期兴建的各类工厂
看过子渊往期文章的读者应该知道,这场原定于十五年的留学项目,因为国内政治风波而被迫提前结束。九十四名留美幼童提前召回,那么还剩下的二十六名幼童去哪了呢?结合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大致知道他们有三个去向。第一部分是在驻洋委员会定期审核时,因为审核不合格,而被申请终止学业,被迫提前回国,这也是为了清政府为了节省支出的一种做法。这一部分人就没有列入最后的名单之中。
▲美国校园掠影
当然,也有一部分幼童是不幸病逝的。这些幼童毕竟年纪太小,许多人都体质羸弱,他们经过长途跋涉,跨越太平洋来到美国,不仅要面临着身处异国的心理压力,还要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再加上还有驻洋委员的考核,身心都面临着巨大考验。一些幼童由于身体原因,不幸患病,最后逝世于异国他乡。其中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天才少年潘铭钟,他十五岁就考上大学,然而进入大学不到一年,他就因为身体劳累而不幸病逝,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清末留美幼童旧照
“愿你回到你的国家时,发现它已经成为神圣的共和国,而你将参与推翻专治王朝后,胜利的喜悦。”
这段话,是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在毕业归国之前,他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同学在他的留言簿上写的祝福。
这一年,是咸丰四年(1854年),距离鸦片战争结束,已经12年;距离太平天国开始,也已经3年。此时窝在紫禁城里的咸丰皇帝,早就对南方的太平军头疼不已,帝国于他而言,只要不添新的乱子就行。
洋人的船坚炮利不过是奇技淫巧,治理大清国,还得靠祖宗之法!
这样想的人,不止咸丰一人,整个朝廷几乎都这么想。他们坚信祖宗之法是战无不胜的法宝,大清国就是靠着祖宗之法延续200多年,中国的皇帝也是靠着祖宗之法,延续了2000多年。
——唯有极少数跟洋人打过交道的人,才知道洋人那套“奇技淫巧”,是真的厉害。
容闳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从7岁开始与洋人接触,20岁被美国博朗牧师带到美国留学,24岁考入耶鲁大学,27岁从耶鲁大学毕业,然后回国。容闳是当时中国对美国了解最深的人,不仅是技术,还包括制度。
在耶鲁大学,容闳不止一次与同学们探讨:如何才能救中国。讨论到最后,容闳悲观的发现,想要拯救中国,必须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以他一个人的力量,用以卵击石来形容,都有点儿得高估他了。
从本质上,容闳非常爱国,爱的却不是帝制的大清国,而是共和制的中国。
自美国回到中国之后,容闳每天所见种种惨状,时刻萦绕在脑中。有时候夜里躺在床上都在想:怎么才能拯救中国于水火。有此心而无此力,才是最残忍的事情,容闳常常食不下咽、寝不安枕,直到他听说太平天国起义。
1860年,容闳北上天京(南京),通过种种关系见到了洪秀全。他希望太平天国能够带来新的天地,然而,一番交流之后,他失望的发现,洪秀全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并给他四等爵的官职,对于“改革”只字不提。
晚清有哪些有名的商人?结局如何
伍秉鉴: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胡雪岩:本名光墉,著名的“红顶商人”,近代“徽商”的杰出代表。因与左宗棠结交,借协办福建船政局、兰州制造局之机,靠包办湘军军需物资业务致巨富。资金最高曾达两千万以上,后受洋商排挤破产。胡庆余堂即为其创办知名企业。
王炽:字兴斋,云南弥勒人,另一个‘红顶商人”的代表,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创设“同庆丰”,并改组“天顺祥”,富可敌国。
盛宣怀:清末官商代表人物,总办全国电报业务,承办汉阳铁厂、江南制造局等实业,个中中饱私囊,累为巨富。
张謇:近代著名的“状元商人”,创办大生纱厂与垦牧公司致富,兴办教育,鼓吹立宪。
乔致庸(1818-1907) 字仲登,号晓池,乔家第四代人,人称亮财主,为著名晋商。十数年后,其祖业包头商号获利倍增,於「复盛公」之外又增设「复盛全」、「复盛西」等多处,左右着包头整个市场,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除商业外,兼营钱庄、当铺,相辅相成,资本愈见盈厚。光绪三年(1877)县遭饥馑,出钜资助贩。因贩灾义举,受到清廷“举悌弟加五级”,并赏戴花翎的嘉奖。
叶澄衷(1840-1899) 宁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个人最喜欢胡雪岩,他从一个平民小百姓通过他母亲的教育,做事通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然后做到红顶商人,他的一生的经历可以大家去了解学习。最近我也在听那个台湾教授曾仕强对胡雪岩的人生经历的一个讲解吧!并非广告啊!
对于这个问题本人曾在“中国历史上十大商人有哪些呢?”这里提到过一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去看看,这里就不在多做描述。本题我就只回答一些没有提到过的晚清商人:
晋商乔致庸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少年时期弃文从商,开始掌管家族生意。在他执掌家务时期,乔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另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乔致庸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乔致庸一生做出诸多善行。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光绪三十二年,乔致庸去世,终年89岁。
浙商经元善
经元善(1840年-1903年),字莲珊山(后也作莲山),号居易子、居易居士,晚年号剡溪聋叟,笔名沪滨呆子、汨罗江后学等,浙江上虞五驿乡(今绍兴市上虞区驿亭镇)驿亭人。父经纬是上海富商,因接济军饷功,清廷授主事加员外郎衔。经元善自幼好学,17岁就到上海学商,其后继承父业经营钱庄。经元善首创协赈公所,受清廷嘉奖十余次。后涉足洋务企业,成为成功的洋务企业家。热心教育,创办经正女学,开中国女学先河。晚年参与改良维新活动,尤其是1900年1月,在己亥立储中,领衔发起有一千多人签名的保皇通电,恳请光绪亲政,反对另立皇储,结果触怒了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因遭通缉而亡命澳门。1902年恢复自由,被允许返回上海,闭门家居,时有社会活动。1903年秋,在上海病故,享年63岁。
除了上面两位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商人活跃在晚清的大舞台上,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说了这么多的古代商人,还是希望大家以史为鉴而知兴替,谢谢!
三大古刹历史最悠久的
妈阁庙 妈 阁庙位于澳门,是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观音堂、莲峰庙)中历史最悠久的,已有逾500年历史。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整座庙宇包括石殿、大殿、 弘仁殿和观音阁4座主要建筑。1874年、1875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由居民集资,于1875年开始重修,至1877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