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四不像有什么动物的身体构成
麋鹿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大型鹿类。因为它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所以又叫四不像。它体长约2米,肩高可达 1·3米。雄鹿较大,体重可达250千克,雌鹿较小。雌鹿无角,雄鹿有角,角枝形态十分特殊,没有眉叉,主干离头部一段距离后,分前后两枝,稍后,前枝再分两叉,后枝长而近于直。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角枝次级的分叉更为复杂些。
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类长得多,可达65厘米,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末端生有丛毛。
对于“四不像”这种动物,究竟是什么动物杂交而来的
“四不像”是它具有的四个动物的外部特征,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学名:麋鹿。曾经已经在中国原生态的故乡江苏大丰沼泽地消失了,后来又从英国引渡几头回国,在大丰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情况良好。
谢邀。应该不是杂交而来的,是动物单独进化而来的,属于鹿科的一种。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里面见过。是中国特有物种,因人为因素在中国灭绝,后又从外国购入,现在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四不像打一生肖
十二生肖中没有四不像。
所谓的四不像其实就是麋鹿,野生麋鹿早在三千多年商周前就有了,到了清末时期基本绝迹。目前的麋鹿大多为人工繁殖饲养的观赏型物种。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四不像动物图什么意思
这个动物真名叫麋鹿,别名:四不像,学名:Elaphurusdavidianus,鹿科,分布于:原产于辽宁、华北、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中国持产动物。它喜水,善游泳。以青草、树叶、水性植物为食。等等持点。
麒麟和四不像有什么区别吗
1、四不像是麋鹿的名字,不是麒麟的。
得名原因: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2、简介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
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
1、四不像是麋鹿的名字,不是麒麟的。 得名原因: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2、简介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 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
"四不像"是什么意思
四不像说的是麋鹿。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 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
四不像是什么动物
“四不像”是什么动物?
答案是麋鹿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但从整体看哪种动物都不像,因此得名四不像。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是中国国家濒危物种、一级保护动物,目前野外已灭绝,只有人工圈养的存活。
从麋鹿宽大的蹄及蹄间有皮腱膜分析,适于在沼泽地活动;长而多毛的尾,利于驱赶飞扰的昆虫;从饲养麋鹿喜泡水和泥浴的习性判断,它们过去生活于温暖潮湿泽地。喜平原、沼泽和水域,长江三角洲平原湿地显然是它栖息的理想生境。
其实在中国,被称为四不像的动物很多,比如羚牛、鬣羚、驯鹿等等,它们长的都很奇怪,都有四不像的俗称。但在各种“四不像”之中,名气最大的果然还是要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麋鹿的拉丁文学名是Elaphurus davidianus,直译的意思是“长尾鹿”,麋鹿的英文名字是“Père David's Deer”,直译的意思是“大卫鹿”,麋鹿的日文名字是“四不象”,对你没看错,就是“四不像”。
下图为麋鹿↓ 来源:http://www.arkive.org
回溯到清朝末年,麋鹿在原本繁盛的中华大地上销声匿迹,只有在北京南郊的皇家猎苑中才有少数存活。从一万多年前到清朝末年这段时间里,麋鹿的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为猎杀。1865年,法国神父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郊做动植物考察,他隔墙一瞥发现了皇家猎苑中麋鹿的踪迹,并且此后反复斡旋弄到了麋鹿的头骨角标本,送回法国鉴定之后,被认定为一个新的不为欧洲世界所知的新物种。为了纪念大卫神父的科学发现,麋鹿的英文名字,才取名叫“大卫鹿”。
不同于梅花鹿、狍子之类生活在山林中的鹿,麋鹿百万年间生活在湿地的环境中,进化形成了长脸(脸似马非马),枝杈向后的鹿角(角似鹿非鹿),宽大的蹄子(蹄似牛非牛),长尾巴(尾似驴非驴)。麋鹿的尾巴是所有鹿类中最长的,因此其拉丁文学名又叫“长尾鹿”。
清末麋鹿的科学发现轰动全球,“四不像”的名声远播海外,许多国家都争相向清政府索要。这才引出了之后麋鹿因为天灾战乱在中国本土灭绝,1985年却从英国重新引进的故事。目前中国能够看到的所有麋鹿,都是“海归”麋鹿的后代。麋鹿,又或者说“四不像”,它不仅数量稀少,外貌奇特,其命运还与中国国家的大命运息息相关。作为中国原产的鹿类动物,麋鹿值得我们所有人的珍惜和保护。
四不像其實就是麋鹿.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部像駱駝.尾像驢.所以又稱四不像.早在三千多年的商周就有了.在清末期差不多絕跡.現在的麋鹿幾乎都是人工䌓殖培養的觀賞物種.
是麋鹿,因其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而得“四不象"之名,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属鹿科,原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性好合群,善游泳,以嫩草树叶和水生植物为食,因人类的大肆猎捕致使其数量急剧减少,野生种群已不复存在,到十九世纪只剩下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二百多头,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被盗运至欧洲,孑余十八头在英国乌邦寺庄园繁衍成群,直到一九八六年八月从英国乌邦寺迎归了二十头麋鹿,建立了麋鹿研究中心及麋鹿苑,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到了故乡,先后在江苏盐城大丰湿地及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建立了保护区,一九九八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冲跨了湖北省石首麋鹿保护区围栏,有五头麋鹿逃了出去,游过了长江,到了洞庭湖区域,形成了麋鹿野外种群,避免了麋鹿野外灭绝的命运。据二O一七年初步统计,全球有麇鹿约六千多头,其中在中国约有五千多头。
“四不像”,乃兽名,属鹿类。系我国特产动物。
其角似鹿、尾似驴、颈似骆驼、蹄似牛,故名。
清.西清(清代宫内南书房的别称。乾隆时纂内府藏器品目,题名《西清古鉴》。)《黑龙江外纪》八.载有:“四不像,亦鹿类,俄伦春(使鹿部)役之如牛马,有事哨之则来,舐以盐则去。”之述。可见,它亦有圃具囿,允人工驯养的“麈”或“麋”;同归鹿属的观赏灵兽,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四不像。
清末,三海(在今北京市故宫、景山西侧。辽建燕京,引京西北玉泉山水入城,汇为池沼,金称西华潭,元称大液池。池上跨金鳌玉栋桥,桥北为北海,桥南为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南苑(旧在北京永定门外。元为下马飞放泊,明永乐中,圈占民田,扩大面积,建为园囿。周一百六十余里。也叫南海子。清置总尉防御等官把守,其中养殖禽兽,专供皇帝游猎享乐。)畜有多头。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这种四似它类、雄者生之支角且“呦呦鹿鸣,食野之萍。”的稀奇动物,被侵略者抢夺一空。
感谢邀请!再会。
四不像”是麋鹿的绰号。由于麋鹿长相非常特殊,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但整体看上去却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故获得“四不像”的美名。相传,《封神榜》中姜太公的座骑即为"四不象"。